2014 World Chinese Natural Medicine Forum
主題:中華自然醫學對胃腸肝膽疾病、心腦血管的防治與逆轉及癌病康復
Title:Chinese Natural Medicine on the prevention and Reversal of Stomach Bowels, Liver Gallbladd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

日期:2014年12月4-5日

一、何謂中華自然醫學
遵循1946年7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所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憲章》,對健康所下的定義:「健康不僅是軀體上沒有疾病,而且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因此,如何遵循此定義,有必要在東方現有的各類醫學的基礎上,融入自然哲學、人文的思維,先跳出現代醫學(Allopathy)機械式的對抗思維與規範,遵循已故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創會會長 陳紬藝中醫師所倡導的:「依據國父(孫中山先生)遺教,提倡醫道革命,復興中華文化,促進世界大同。宣揚中國和世界各國的自然療法醫學,建立人人醫學,家庭醫學以及預防醫學」。綜上所述,中華自然醫學就是以中道文化為基礎,融合各國的自然療法醫學,化繁為簡,並將之系統化,理論與實踐相吻合的生活實踐。

二、前言
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各地區的天災地變、能源危機、糧食短缺、各種急、慢性病叢生等等。流感問題更一度讓各國政府、醫界、及世人們風聲鶴唳,如臨大敵;人們深深感受到環境瀕臨崩潰(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的壓力及危機,及必須面對生態因人為等因素,由漸變到突變的困境。

美國芝加哥自然康復中心陳厚琦博士/教授在《自然醫學的歷史使命~二十一世紀醫學新思維》(2010.10)論文中指出:

「當前,慢性疾病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的死亡和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日益加劇。慢性疾病已經成爲全世界成人的最主要死因。愈演愈烈的多種慢性疾病,正演變成爲人類社會的健康危機。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即將給全人類社會帶來的危害,遠遠超過人們現在的估計。

1996 年 11 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總結報告中明確指出: 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總結報告中明確指出:“目前醫療的發展是在全世界製造供不起和不公正的醫學”,“現在許多國家已經到了可供性的邊緣”。美國第17 任首席醫師 理查得 Richard H. Carmona (M.D., M.P.H., FACS) 於 2007 年指出:“美國的疾病醫學已經破産。 美國的疾病醫學已經破産。我們必須用健康醫學 我們必須用健康醫學 我們必須用健康醫學(自然醫學)來預防慢性疾病 來預防慢性疾病 來預防慢性疾病、改善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資訊
心腦血管病:每年 9 月 29 日為世界心臟日 日為世界心臟日 World Heart Day心血管病是心臟和血管疾患引起的,包括冠心病(心臟病發作)、腦血管疾病
(中風)、血壓升高(高血壓)、周圍動脈血管疾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和心力衰竭。
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通常屬於急症,主要是由於堵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心臟或大腦。這種情況發生的最常見,原因是在心臟或腦部供血血管內壁上堆積着脂肪層。中
風也可能是因腦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

•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死因: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多於任何其它死因;
• 估計在 2008 年有 1730 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總數的 30%。這些死者中,估計 730 萬人死於冠心病,620 萬人死於中風;
•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受到的影響尤甚:超過 8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男性和女性的情況幾盡相同;
• 到 2030 年,死於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臟病和中風)的人數將增加至 2330 萬人。預計心血管疾病將繼續成為單個首要死因;
• 大多數心血管疾病都可以通過解決諸如不健康飲食和肥胖、缺乏身體活動、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升高等危險因素而得到預防;
• 每年有 940 萬例死亡,或所有死亡數的 16.5%可能由高血壓造成。這包括 51%因中風造成的死亡以及 45%因冠心病造成的死亡。到 2030 年,幾乎有 2330 萬人將
死於心血管病。

癌症:每年 2 月 4 日為世界癌症日 World Cancer Day
• 癌症是全球一個主要死亡原因,在 2012 年造成 820 萬人死亡;
• 每年,大多數癌症死亡由肺癌、肝癌、胃癌、結腸癌和乳腺癌造成;
• 癌症的最常見類型在男女之間存有差別;
• 大約有 30%的癌症死亡源自五種主要行為和飲食危險因素:高體重指數、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低、缺乏運動、使用煙草及飲酒;
• 煙草是最重大致癌風險因素,它導致全球超過 22%的癌癥死亡,以及全球約 71%的肺癌死亡;
• 如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以及人乳頭瘤病毒等致癌感染導致的死亡病例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多達 20%;
• 全世界每年逾 60%的癌癥新病例發生在非洲、亞洲和中美洲及南美洲,這些地區約占全世界癌症死亡數的 70%。

在未來 20 年中,估計每年癌症病例將由 2012 年的 1400 萬上升到 2200 萬。

肝膽疾病:每年 7 月 28 日為世界肝炎日 World Hepatitis Day
肝炎是肝臟的炎症,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有五種主要肝炎病毒,被稱為甲、乙、丙、丁和戊型。
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可導致急、慢性感染和肝臟炎癥,可能引發肝硬化和肝癌。這些病毒構成了一項主要的全球健康風險,每年導致 140 萬人死亡。 每年的 7 月 28 日,世衛組織及其合作夥伴通過紀念世界肝炎日,提高人們對病毒性肝炎及其所導致的疾病的認識和了解。
根據 2013 年世界肝炎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下列數字:

• 每年估計有 140 萬甲型肝炎新發病例。
• 全世界有 2.4 億人患有慢性乙肝。
• 約有 1.5 億人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三、高峰論壇主題與內容 高峰論壇主題與內容
延續第一届「世界中華自然醫學高峰論壇」的主題:「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及調理」,本著當今社會,許多人皆面對罹患癌症、心腦血管疾病及肝膽疾病的風險,本届主題敲定為「中華自然醫學對胃腸肝膽疾病的防治 中華自然醫學對胃腸肝膽疾病的防治 肝膽疾病的防治、心腦血管的防治 心腦血管的防治 心腦血管的防治與逆轉、癌病康復」。

四、高峰論壇主旨
促 進 自 然 醫 學 在 亞 洲 區 的 發 展 , 著 重 非 傳 染 性 疾 病 (Non- communicabledisease)的預防及調理,切實做到「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

五、高峰論壇目的
以研究與教育,推廣自然醫學,協助學界、醫界及一般的民眾了解自然醫學真正的價值。依據大會宗旨,普及健康促進 (Health Promotion) 教育。
高峰論壇並將每兩年在不同地區召開。

六、高峰論壇邀請嘉賓
本屆論壇擬邀請自然醫學界各方學者專家共襄盛舉,並針對胃腸肝膽疾病的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與逆轉、癌病的康復,發表符合「首務無傷、論之有據、言
之有物、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由相關學者醫師在大會提出專題報告。

七、高峰論壇主要議題
學者、專家共聚一堂,交流探討,互相取長補短,在中華自然醫學的理論基礎上,提出具體有效無傷的對癌病、心腦血管、胃腸肝膽疾病的防治與逆轉的相
關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