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悠悠我心,娑婆世界,眾生堪忍?
覺以良知,革故鼎新,首務無傷。
虛擬惚恍,尊道貴德,圓滿自在。
道法自然,緜緜若存,用之不勤。
道存天地同休戚(道長存),
德配乾坤不壞身(德潤身)。
關鍵字:《老子‧道德經》
英文摘要
Topic:“Tao” be respected , “Teh”be honored
Author: Lin,Chia-Ku , Prof. & Dr. PH
Abstract:
Prolonged anxiety in my heart, pity for the sufferings in this Saha (the world of corruption and suffering in Sanskrit).
With awareness and conscience, drop old habits and reform. First, do no harm.
The Forum looks virtual, the spirit of “Tao”be respected ,“Teh” be honored. A state of “Care-free of Body & Mind” can be realized.
Tao, the truth (veritas), exists eternally with the universe; Teh, the virtue, adorns all creatures for good.
Keywords: ‘Tao- Teh Ching ’(The Bible of Lao-Tzu)
一、前言
被邀參加2012 馬來西亞世界中華自然醫學高峰論壇時,前人的幾句詩詞一直縈繞在心頭,那是:「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萬方多難此登臨」(杜甫〈登樓〉)、「起向高樓撞曉鐘」(王陽明〈睡起偶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張載〈西銘〉)等。以上,代表平日為全民健康福祉的愛心與關心,今朝終有機會在高峰論壇能與眾賢達共研擬乙套 “Health for All”、「革故鼎新」、「圓規.歸元」與「圓滿自在 」的方案,以達到喚醒與教化的目的。讀書人滿腹經綸、牢騷終日,不就是等待有這麼一天的機會?感謝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A.A.N.M.與馬來西亞自然醫學教育學會M.A.N.M.E.合作,提供了這一能夠向國際發聲的平台。不信天下耳盡聾,祇怕我們沒有端出最適當的「絕學」。在「中華自然醫學」以醫學為主體的論壇下,不忘相互影響的其它因子,並注意本末。要有宏觀的認知,醫學是健康的彌補,健康是幸福人生的一環。大悲心是前提,有「道」與「德」大智慧的徹悟,始能解決問題與開懷接受人生事實。「節醫減藥」與“4Hs”是期許與祝福。
二、憂心與動力
悠悠我心,堪忍娑婆。觸我心弦較著者,有以下幾點:
1. 心不安,明日過後的隱憂 明日過後的隱憂
禪宗二祖慧可心不安,不自在,達摩祖師要他把「心」拿出來,好幫他安一安。
今日全球70億的人口,所承受的壓力,當不下於千年之前的禪師們。從電影、紀錄片或是先覺者的 預言,如〈2012大浩 劫〉、〈明日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人類將在百年內消失」、「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恐怖尊王由天而降」、「第六次世界大滅絕」等。台灣2012年總統候選人,也一再提出反「心不安」的訴求。一個沒有明日可以指待的壓力,怎不令人心不安。眼看當下,回顧老子.道德經第39「得一」章的警語,頗為吻合與中肯,云:「昔之得一者(註:一為道之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而貴高將恐蹶。……」
單是拿近年(特別是2011)為例:
‧日本311之地震、海嘯、核災,幾有亡國之憂。
‧美國的澇旱、龍捲風、森林大火、沙塵暴等接踵而來,以及窮於應付戰爭、世界警察角色、恐怖攻擊警備中,國債高達$15兆,人心不安,世界霸主地位動搖。
‧泰國水患,首都曼谷除了當下危急外,更有預測2030年將滅城。瀾滄江與湄公河的系列水壩,深深影響寮、越、柬、泰四國,處在湄南河下游出海口的曼谷,水淹首都,大佛與大皇宮均不能倖免。
‧歐洲的債務危機與金融風暴,99% vs. 1%的貧富差距與高失業率,求生無門,走向街頭向華爾街肥貓抗議,以及街頭暴動。
‧非洲與中東的茉莉花革命(Jasmine Revolution)與阿拉伯之春(The Arab Spring)的動盪。
‧全球火山爆發、地震、澇旱等的天然災害頻仍。
‧太空方面,有太陽風暴、彗星撞地球與太空垃圾的隱憂。
‧海洋污染(垃圾與油污)、漁獲銳減、海洋生物有難。
‧農業欠收、饑民、難民潮、人蛇等。
‧為資源搶奪與霸權較勁下的到處「插旗」宣稱主權(如南海與融冰後的北極航道)與武力威脅(如核武擴散和全球五千餘枚核彈瞄準對方與無數遠距飛彈)。
‧心性瘋狂的挪威殺人魔與每天的社會新聞亂象。
‧資源開發與生產下的環境污染。
‧中美貿易、貨幣戰下的「毒蘋果」效應,殃及下游企業並掀起環保與工安議題。
‧無知與黑心下的民生用品,繼2008年的奶製品含三聚氰胺,爾後2011年又有地溝油、食品添加塑化(起雲)劑、牛豬飼料與肉品中含瘦肉精(2012)等層出不窮。
‧高失業率、高房價下、年輕人看不到未來,也有債多不愁的短視行為,不知人生意義為何,“No Purpose”。
‧毒品與毒梟的猖獗,無視公權力,如墨西哥有數百地區沒有人敢當警察或執法者。
‧野熊、大象攻擊人類,蜂群消失、極地融冰北極熊與企鵝棲息地逐漸消失;溫室效應、臭氧層破洞擴大、氣候變化、水壩、地雷、核電廠、化工廠,與農林漁牧
業生產下的環境破壞。
以上造成物種瀕臨滅種(Endangered Species and Species Extinction)與環境崩壞(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它是Over population人口過多,Profligacy奢侈浪費與Non-Sustainable tech.沒有永續性的科技,以上三者之乘積。)
‧健康、醫學方面: 隨著人口老化、新陳代謝症候群、慢性病與疼痛病患增加、不懂/錯誤/無能為力改善…等所造成的亞健康族群佔社區/國家/世界的2/3~3/4、個人
醫療照護支出佔收入的比重年年增高(如U.S.1950年代佔3%,2010年佔16%)、窮人與無力獲得健康保險者眾(如U.S.有5千萬左右的窮人與無醫療保險)健保的缺失、疫苗的迷思、大流行病的發生(如SARS,2003年,H1N1新流感2010年)、WHO成了政治角力的舞台、假罹癌真切除、騙取保費的醫學倫理喪失、過度醫療行為、
AIDS患者的器官移植、更有醫院高階人員的集體貪污等,罄竹難書。
‧道不盡匪夷所思偏離正道的行徑。如崇尚『奢、甚、泰』外物習氣的追尋,不知「治人事天莫若嗇」(59章),少私、寡欲、清靜之道。以上,人類的迷惘,不斷
重複上演,較之過去,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印證了《老子,道德經,57章》之告誡,云 :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
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老子的智慧更為我們提出了解惑之道,在〈57章〉他繼續說:「我無為而民自任,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
而民自樸,我無情而民自清。」
美國心理學家 馬斯洛(Albert Maslow,1908~1970)在「人生所追求的境界」理論中,指出基本生理需求的滿足(physical demand)與安全感(security)是首務,否則更上層的歸屬感(to love and to be loved)、有尊嚴(dignity)與成就感(achievement)都屬空談。
以上乙節,道出「心安」的重要性,即「萬法唯心」的深意。
2. 革故鼎新,圓滿自在
《易經》第49卦是「革」,第50卦是「鼎」,這是「革故鼎新」的由來;「圓滿自在」是相對應WHO健康的定義與成果。「林氏鼎的哲學」下的革故鼎新是我們中華自然醫學教育學會立會宗旨,藉著它的指導原則,企求達到圓滿自在。
從2011年年初開始,我們看到革故鼎新在民主、民權運動的發光發熱。2011年初有突尼西亞與埃及的茉莉花革命,繼而有一系列的阿拉伯之春推翻舊政權獨夫的
革命,或促其在阿拉伯半島、北非等地之革新 如葉門、利比亞、敘利亞、約旦、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等。
《商書太甲》中有「天之明命」之說,禪宗六祖慧能有「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等無極、較高層次的思維。神秀:「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或〈列子,神
虛,力命篇〉中:季梁觀點下的「眾醫」,這是太極層次下,強調好的生活型態(lifestyle),這一方面還是重要的。
在「林氏鼎的哲學」理論中,指出預防醫學、環境科學與心性學是入門必修內容,在火.風「鼎」的爐內,熬煉到“適應與自在”的火候,則三個三的境界,指
天、地、人三位一體,性、心、身三元合一,生命、生活、生態的三「生」有幸,可以期待。此「三個三」的境界,以平日的祝賀詞,應是健康、快樂、希望。若從健康照護(Health Care)的內容來說,它是從3Cs (to cure 治療、to care 照護、to console關懷) 進入到 0C (care- free, 好到不需給 予以上的3Cs)。綜合3Cs與0C成為4Cs(Health Care 的全部)–而0C正是「圓滿自在」的境界(Care-free of Body & Mind)。
3.虛擬惚恍,反者道之動
老子哲學的特點在其逆向思考,《易經》的坤卦、謙卦是主導原則。真理,及自然道是唯一的,屬無極;在太極,陰陽所呈現的二儀,都是相對,有比較性與對立
性,在人腦中產生計較,如 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虛實、強衰、外內、開闔、去取、寵辱、得失、清濁、敝新、唯阿、昭昏、查悶、全曲、直枉、多少、大小、輕重、靜躁、雄雌、行隨、歔吹、白黑、吉凶、張斂、興廢、與奪、剛柔、親疏、利害、禍福、正奇、善夭、智愚、牝牡等。人一有分裂與比較心出現後,份內之心的妄念與份外之心的貪念即起,加上那一股執見與分別心,於是就不能安份守命。至於「反者道之動」,物理學上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其力道經常是後者大過前者;此道理也可應用在官逼民反等的人間事。
在今日電腦時代,虛擬(Virtual) vs.實體(Real),無形 vs. 有形,如有形的政府組織相對應於快閃、一時性、不願露出檯面的影子政府,這類例子已漸深植人心,有
時「無」反較之「有」更為重要與有影響力。例如視聽、遠距的教育,可代替大體解剖實習或設立一座動物園;有關懷的真愛,勝過物質的奉承。
4. 熱情生活,覺以良知,活出偉大
好的廣告用詞,有時相當深入人心,比如華航的「有你真好」、大陸航空的“Work hard, Fly right”(努力工作,飛行正確)。近日一批豪宅的推出廣告中,也用了一些老子自然道的語彙,如「隱奢」、「素直心」、「和」、「靜」等,有禪意,不俗氣。”Passion Organic, Feeling in One”(熱情有機,極品感受),是時下有機業者的口號。有一名錶公司,借名人的襯托,強調「活出偉大」(“Live for Greatness”)。另有一家銀行、階段性地提出的經營理念,強調「團結」(together)、「改變」(change)、「更美好」(better)、「一心做好,始終如一」(Home for good or Here for good),最後是「良知比昌隆與進步更重要」(Conscience matters more)。
一本有關青春長駐的書,‘Blue Zones’, by Dan Buettnes, 2008’,提到中美洲哥斯大黎加尼可亞半島(Nicoyan Peninsula, Costa Rica)人瑞之養生之道在於‘Plan de
Vida’(Spa.),懂得生命的意義並安排─有意義的生活與生計(Have purpose. Design ameaningful reason to live, making life longer and better.)。
從以上話語,讓人領悟:「熱情生活,覺以良知,活出偉大」的道理。(“Live with
Passion, Aware with Conscience, Live for Greatness.”)
5.全球的影子政府
全球130餘位政經領袖及權貴,在今年六月中旬參加了當代最神秘的組織之一,「畢德堡集團」會議(Bilderberg Group, St. Moritz, Switz., June 2011)。該組織成立於1954年,於荷蘭高級旅館畢德堡舉行首次會議,以後有年會。該集團行事低調,其巨大影響力,被形容是「全球影子政府」,暗中操縱世界局勢。有人宣稱全球金融風暴是這個「黑暗勢力」蓄意造成,塑造世界新秩序。(Ref. 世界日報 6/13 /11)
歐洲金融風暴下,希臘人民生活辛苦 (“Hell in Hellas”, Time, Nov. 14, 2011),開始風行「以物易物」的跳蚤市場;義大利也有五百多人的小鎮,以「小國寡民」的姿態,進行自治、自救的求存辦法。今日全民的健康,並不都是政府健保政策的成效,而是許多懂得養生、保健的個體與小單位,自力救濟的成果。
今日的自然醫學高峰論壇,雖沒有WHO官方式的規模,但全球無政府觀念(Anarchism)與影子政府(Shadow government)等快閃族(flash mob)之影響力,有時是
不可低估的。比如A.P.H.的理念(太陽神Apollo、醫神Aesculapious、治療女神Panakeia、健康女神Hygeia的道统),或將改變現今WHO「一根蛇杖壓按在聯合國的
徽幟上」的圖騰。〈道德經 第21章〉云:「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惟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6.幸福指數
2011年10月13日,喜馬拉雅山山麓小國不丹(Bhutan),年輕國王旺楚克(J.S.Wangchuk)與平民女佩瑪結婚,雖不鋪張但劇情很”romantic”。這個人口70萬,GDP
不高的國家,卻有另一番令人讚嘆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Happiness, GNH)。不丹少開放觀光業,晚引進電視,過著老子「小國寡民」的封閉式生活,與世無爭,信仰喇嘛紅教。結婚當天,這個國家被認為幸福指數達到100分。不過在最近的蛻變轉型中,不丹也開始沾染了一些世俗的習氣與新世代的生活壓力,比如闖進都市的新族群,也有生活不安定的貧民與貧富不均問題,甚至有人作出「不知幸福為何物」的回答。
每年初,一群世界金融、經濟重量級人物,會在瑞士達沃斯山區,閉關進行為期四天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y Forum, Davos)。有人批評,年年召開,並沒有帶來較好的世界經濟秩序,似乎更壞,如歐洲債信危機與更大的貧富不均。不過會中有意無意的對話中,會倂出省思的火花,帶給風信旗(a weather vane)指向,讓人頓悟。比如2010年大會,法國總統Sarkozy提出追求國際合作時不忘個人幸福。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5/24/11)發表的「更好生活指數」(Better Life Index)俗稱「幸福指數」,今日澳洲人最快樂,加拿大、瑞典名列二、三名。在美國,樂天知命的夏威夷人常居首位。有大陸學者李銘暉在2011年Davos論壇有逆向思考的看法,他提出「修身乃人安身立命之本」,應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學之道」。他認為今日教育體制下培養出太多「說假話」的人。(大紀元時報,3/24/12)
人生的幸福,應該是比身體健康的單一議題來得更寬廣,例如:因為有資源,有時才可以多獲得一些健康服務(medical services),比如台灣的台東人,其平均活命年數,比台北市人少了8.5歲;有些健康、長壽、快樂的條件,與基本識務之學(如語言的啟蒙與認知)有關;琉球人長壽之道在於注重親情並有三味弦之自娛,此情此景正與陶淵明〈歸去來辭〉中「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之心境一致。難怪WHO在1990年代初期已從健康的議題提升到「優質人生」(Quality of Life)的關注。
綜觀人類文明進展,從莊周的「逍遙遊」, 到美國獨立宣言中的「追逐幸福」(thePursuit of Happiness) 與 英 國 「 公 ( 功 ) 利 主 義 學 說 」( Happiness making inUtilitarianism),都指出追求快樂幸福的重要性。
7.首務無傷
“Primum non nocere”(拉丁文)或“First, do no harm”是西方醫聖,來自希臘科斯島(Cos)的Hippocrates對執行醫業工作者的第一句告誡語,「幫忙 To help」,不求
有功,但求無過。被認為是互補與另類的自然醫學,稱作CAM(Complementary andAlternative Medicine),在爭得一被尊重認可的地位前,更不得有任何差錯,帶來詬病。
聯合國會員大會秘書長 潘基文先生(U.N. Secretary General, Ban Ki-moon),在其續任一期(2012~2015)的致詞(6/21 /11)中,引用《老子.道德經》全書的最後一句話,作為其處理複雜、多元、多歧見的國際紛擾事務的指標,云:「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The Way of heaven is to benefit others and not to injure ; The Way of the sage is to act but not to compete.”)以上箴言的幾個動詞,也可重新組合成“to act, to benefit, and not to injure”,正是“Do no harm”的意思。
歐洲債信問題,過去雖有抵押債劵(collateral obligation debt, CODs),但如果不能兌現的債劵,就形同壁紙。所以在2010年Davos的經濟高峰論壇中也有“First do no harm with CODs”「不能有壞債權」的結論。最近也有了將CODs打對折的建議。
西羅馬皇帝Marcus Aurelius (A.D.121~180)在其《沉思錄》(Meditations)名著中也有的告誡:「我追尋真理,人們絕不會因此受到傷害。」(I search after truth, by whichman never yet was harmed.) 不但與“First, do no harm”有等同輝映之意,更讓人對醫療行為議題外更多問題的戒慎恐懼,包括今日之科技與新學說。難怪老子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絕學無憂」等的告誡。(《道德經》第19、20章)
三、 圓規‧歸元,古始道紀
歷史的循環重複性,成敗興衰,生物體的生滅,都有其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生、老、病、死等一定軌跡與週期性,有其三角學正弦函數(Sin)曲線
的升降起伏,只不過有波峰高低的差別,與當事者對峰度的感受差異罷了。除了Sincurve的變化外,更是離不開《易經》十二消息卦,或六十四卦的諸種特性,比如否極泰來、由剝而復、水火既濟、火水未濟。東西方人士有不同的感受心態,如夏至日(由乾卦轉入姤卦),西方人會在英國巨石陣(Stonehenge)載歌載舞、歡迎慶祝;然而有「日盈則昃,月滿則虧」,或老子「物壯則老」(30、55章)/乾卦上九「亢龍有悔」認知的人,會有日漸短、人漸老的認知與準備,不計較「生生之厚」(老子.第50章)。又從「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23章)的自然現象,也可悟出天道忌盈,暴政不能持久的下場。原來宇宙自然間有個天道,在《道德經》中有多處提到天道的特性,比如「天道忌盈」,「天道利而不害」,「功成事遂,身退,天之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禪然而善謀」等。
〈道德經,第十四道紀章〉云:「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今擬從古人的智慧中,找出覺迷、警世、消災、解厄的妙方。唐‧大醫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的序言中,云:「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德踰於此。」
「真道難遇,明師難求」,一本好書,一位好老師,是人生必備的明燈。國學大師 錢穆先生建議,欲復興中華文化,起碼要讀九本書,儒家的四書(4本),道家的
老、莊(2本),釋家的《六祖壇經》(1本)與宋明理學《近思錄》與《傳習錄》(2本)。
過去先哲所悟出、濃縮的片語隻字,就像明鏡與指針,匡正之,使我們免於偏離大道,比如 佛陀的「覺」字,觀音菩薩的「悲」、達摩東來一字「無」、孔子儒家
的「恕」、王陽明的「致良知」、莊子的「逍遙遊」、蘇格拉底的「我無知」,Hippocrates的「首務無傷」等。而「鼎」的哲學,是後學從《易經》第五十卦中所悟出的心得,借用它的造型與意義,進行革故鼎新的工程。
以上智慧的濃縮,去蕪存菁,正是佛學《楞嚴經》之所言:「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歸元」的諧音迴文(palindrome)是「ㄩㄢˊㄍㄨㄟ,圓規」,正好可說明
由形而下,經圓規、矩尺仔細丈量可重複性實驗,有佐証數據(evidence base)下的觀照般若,是科學(Science)。今將之提升到形而上,實相般若下的哲學(Philosophy)境界,如老子所云之「道」與「德」,是「歸元」。多種自然療法(Naturopathy)是方便法門,「鼎」哲學指導下的自然醫學(Natural Medicine),是無二路的歸元道體。
不過以上片語隻字,有時深恐無法詳盡涵蓋「上下古今人間世」(Deep in Space-Time We Be )。在錢穆先生推薦的九本書中,其中世界公推最有智慧的人物老子,其著作《道德經》,應該是最重要與適宜的典籍,它是三教九流學派的源頭,依年代,先有老子(c.604 B.C.),再有孔子,釋迦牟尼佛早孔子六年,而孔子曾問學
於老子(老子約於西元516B.C.辭周守藏室官)。老子的學說思想是無極而太極,以自然無為之真理,散而為五千餘言,字字珠璣,句句玄妙,無一不是真機。《道德經》對自然、人生、政治、社會等提出獨特的看法,他倡導自然、清靜、無為、柔弱、和諧,開創了道家學說。以下特別就關鍵的第五十一〈尊貴〉章與第六〈谷神〉章提出說明,並從中悟出了「生命之鑰」的道理。
1. 尊道貴德(或建德抱道)
在台北指南宮純陽正殿後山,有三清宮,該殿下方設有「中華道教學院」,學府大門高懸「尊道貴德」的匾額(圖一),語出道德經第51章,云:「道生之,德畜之,
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意指,天下萬物都是遵從「道」的自化,同時也要依存於德的表現。「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和自然運作的規律,而「德」是「道」在萬物中的體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生命觀,對中醫、養生、文學、藝術、美學、治國安民、修身養性,都有深遠的影響。梵語“bôdhi”菩提,古譯為「道」,今譯為「覺」(aware with conscience),是成菩薩、成佛必證之「向上一路」。綜上,賦偈一首:「尊道貴德是精蘊,向上覺路証菩提。」(英譯:”Tao be respected and Teh be honored” is the buried essence for achievement; On the ascending way of “Tao” awareness, one is approaching the “Bôdhi” certification.)
在此要注意的是,老子全書五千多言,從沒有過「道」與「德」上下兩字合在一起的呈現,所以儒家之「道德」(morality),特指人的品格,與道家的思維方式不
大一樣。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以及周室之制「禮」作「樂」,在老子眼中的排行榜是在「道」與「德」後的第三、四、五名,詳見《道德經》下篇篇首一章(或第38章)。又儒家字眼中的聖人,是有為有欲中品格完美無暇,如同佛陀之覺性圓滿者。然而道家中之聖人,是無為無欲中持有「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三寶的人,南懷瑾先生對道家聖人的注釋是:「知道進退存亡得失的關鍵,就是聖人。」
人類科技進步的同時,也面臨了「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或本文第二節所述之諸多娑婆世界困境。以崇尚自然、尊重生命為宗旨的《道德經》,倡導抱樸守真的人生態度、清靜恬淡的精神境界、崇儉抑奢的生活信條、和光同塵的處世方式、身重於物的價值取向、天人合一的生態觀念,並高揚「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44章)的生活智慧。《道德經》的思想,對於現代人正確認識自我,正確人生的價值,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正確處理國家與國家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在「修身」的前提下,對個人、家庭、鄉里、國家、天下都有「真、餘、長、豐、普」等德的受益。於是揉合〈大學‧經一章〉與〈道德經第五十四善建章〉之
名言,各16字,可寫對聯於祖厝,作為慎終追遠的依據,云: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前台灣衛生署長楊志良指出:近十年來,台灣不婚、不育、不養、不活(自殺)情形越來越嚴重,不但是全球「有配偶率」最低的國家,也是歷史上在沒有戰爭、飢
荒、傳染病等情況下,生育率迅速腰斬為世界最低的國家,「原因就在於人民對未來沒有願景,法令規章對家庭不友善!」(Ref.自由時報10/19/11)以上苦果,看不到「道生之,德畜之」的成果,源自沒有「尊道貴德」的智慧與實踐,以上「建德抱道」的精神與「尊道貴德」的意義等同。
呂祖‧孚佑帝君在《學庸聖經》首頁,為「道」與「德」作了精闢的總結,云:「道存天地同休戚,德配乾坤不壞身」。
2. 緜緜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經,第六章谷神〉是本書的重點,也暗藏了道家精、氣、神修煉的真諦,云:「谷神不死(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
第一句的「谷神不死」是「谷」、「神」、「不死」三個重要關鍵理念的結合,解析如下:「谷」是指道的虛空,「神」是指道體創生能力的神奇,「不死」是指別於有生命的東西都要死亡,道是沒有生命的,所以長存不死。「緜緜若存」是指道體雖存在,卻是虛空的。不可見(夷)、不可聞(希)、不可得(微),其「若存」者,如 音、光、宇宙、太虛、大公無私的天道、慈母之愛等。下一句「用之不勤」之「勤」字,乃窮盡的意思(如太勤勞的農夫,地利與人力會早日被用盡)。是以上下兩句的整體意思是:道體雖無,它的作用卻無窮無盡。(註:心海著.《讀道德經探玄筆記,2011》「谷神不死」之註解是:「洗浴心神之雜念可以使人不死」。)
3.生命之鑰
以上三、1「尊道貴德」與三、2「緜緜若存,用之不勤」的內容、意義,與世界上幾個重要圖騰或符號有相容與近似的地方,比如古埃及之”ANKH”,其符號是
「上圈下豎,一橫在中間, 」是生命與靈魂或吉祥的象徵(charm of life)。「下豎」代表緜緜若存的尼羅河,「上圈」代表所形成的肥沃尼羅河三角洲,「中間的一橫」代表順天道下的尼羅河水位調控與不同季節下的枯汛水期。三、1與三、2的內容,正可套進”ANKH”的符號中 (圖二 a),代表生命之鑰。其它如「卍」字(Swastica)或DNA之雙股螺旋(DNA double helix)都可用來譬喻 (圖二 b、c)。
2008年世界自然醫學大會,在台北召開,當年大會的主題是「緜緜若存,InvisibleStrength」。今,2012世界中華自然醫學高峰論壇於馬來西亞召開,希望能將「虛無的道體」與「創生的道用」兼併弘揚,即「緜緜若存,用之不勤」,可英譯作“Invisible & Invincible Strength”,簡潔有力,可作為這次大會的主題與口號。
四.、節醫減藥,4Hs的祝福
在〈易經 坤卦與謙卦〉的理念下,老子採自然無為,少私寡欲的待人處世態度,主張「無為自化,清靜自正」,「尊重生命,崇尚自然」。後學過去著書十冊,始自《尊重生命與增進生產,1972》,而第十冊是《道法自然,2010》,理念與《老子‧道德經》相當一致,至感欣慰。(Ref. 林佳谷著作叢書)
老子的哲學,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反者道之動」與「循環性」等是力道的所在,都是從「無」字出發,它是宇宙的本體論。
中醫、西醫皆是醫,中藥、西藥皆是藥,醫學≠健康,醫學是健康的彌補,終極健康靠自己不是醫生,它是生活型態加上天命之先後天成果。在預防醫學的領域
中,除了生活型態外,更要從衛生與養生的提升,即性命雙修來努力。這當中,不忘「萬法唯心」,及儒家之去四心物(《大學》以戒、息、消、剷,去貪、嗔、癡、愛四心物);釋家之以戒、定、慧「三要學」去貪、瞋、癡三毒;道家之少私寡欲、忌盈、去甚、去奢、去泰。配合「節能減碳」的口號,我們提出「節醫減藥」相期許,它的達成在於「不病、不醫、不藥、不要」的流程與理念。
從全民2/3~3/4屬亞健康族群觀之,以上的「不病、不醫、不藥」的口號可能只存在於烏托邦理想世界中,或許微恙與小病不斷更屬常態。這時當以「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與「彌補造就圓滿」的認知態度,多藉「預防醫學」與「自然療法」,以促進「自癒療能」,來進行最早期的修補工作。
1929年開始發行的一元美鈔紙幣的背面有美國的國璽 (the Great Seal of the United State)與1959年國會通過的國家箴言National Motto: “In God We Trust”(心中有上帝)外,尚有數句警語與銘言,其內容與本論文之思維相呼應:
1. Eye of Providence: 十目所視十指所指,造物主在看。
2. 羅馬詩人Virgil 的名詩句:
˙Novus Ordo Seclorum : a new order of the ages(時代的新秩序)
˙Annuit Coeptis : God has favored our undertaking(上帝樂見我們之所為)
3. E Pluribus Unum : out of many, one(”All is One” ,一生萬物)
道生一,一生萬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新時代的覺醒與回歸;尊道貴德,順應天理,是造物者之所樂見。
西方人認為能找一葉不尋常的四裂片(lobes)苜蓿葉(four-leaf clover)(註:苜蓿一般是三裂片)是幸運的象徵。美國農業部也有”4-H Club”(club與clover發音近似)「四
健會」的創設,推動農民的教育及社交生活,包括head,hands,heart與health。今天體認到「尊道貴德」的深遠意義,它在虛無中有重要的創生性,即「緜緜若存,用之不勤」的特性。由於老子的柔弱哲學是建立在「謙卦」(humble, humility)上,是以也取用4Hs作為本次大會對與會人士的祝福,中間的紅心代表「道」,四苜蓿葉片是「德」的成就,代表健康(Health)、快樂(Happiness)、希望(Hope)與謙卑(Humility)(圖三)。並賦「尊道貴德」詞一首(依蘇軾臨江仙詞牌,上下聯共60字),互相勉勵。
尊道貴德
“Tao” be respected , “Teh” be honored
萬丈紅塵心不安 The chaotic world causes our anxiety.
堪忍娑婆眾生 Pity for the sufferings in this Saha.
中西醫學誰是真 Which is more real, the Oriental or the Western medicine ?
《內經》與《全書》 ‘Huangdi Neiching’and ‘Hippocratic Corpus’,
養生而壽人 Both are regimen for hygiene and longevity.
陰陽四時行有序 Yin-Yang and Four Seasons are in rhythmic order,
天地人致中和 The Three Powers—Heaven, Earth and Man are in harmony.
尊道貴德常清靜 Tao be respected and The be honored, always stay in tranquility.
自性本俱足 Microcosm of a man, his essential nature is complete.
本能是良醫 “Vis Medicatrix Naturae”is the best healer.
參考資料:
1.《老子道德經》
2.林佳谷著作叢書
《尊重生命與增進生產,協志工業叢書,1972》
《醫學史與自然醫學,合記圖書,1999》
《醫院無病房,合記圖書,2001》
《縱遊天海,自然醫學文摘,2004》
《圓滿自在,自然醫學文摘,2005》
《鏡心蘭語,自然醫學文摘,2006》
《圓規‧歸元,自然醫學文摘,2007》
《學思歷程,自然醫學文摘,2008》
《緜緜若存,自然醫學文摘,2008》
《道法自然,自然醫學文摘,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