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花波療法應用於親密關係諮詢之研究
摘 要 本論文首先介紹了親密關係的理論,以及巴曲花波的由來、製作方法以及治療方式。第二章則嘗試整合各種親密關係的理論,結合個人的生命經驗,設計出一套以30天練習為基礎的親密關係自我成長練習。第三章則以一個具體的個案,結合前述的練習以及巴曲花波療法,轉化個案的夫妻關係。 本研究認為結合個人自我練習以及巴曲花波療法,以改善親密關係的品質,在理論和實務上都是可行的作法。期望未來可以有更多的個案以及實驗,以擴大巴曲花波以及各種整合、折衷式的治療方法的運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 我國中時在升學壓力下,開始迷戀愛情小說及漫畫,尤其愛看西洋的愛情小說。一本看過一本,經常看到廢寢忘食。我從書中獲得許多如何和另一半相愛的材料及資訊。我深深期待幻想有一天我的白馬王子,我的真愛伴侶會出現與我邂逅,和我展開一場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戀愛。這樣浪漫的想像特別能支持我,讓我存活於我對原生家庭不滿無奈的情況中。 我是那種事事依照書中專家指導做事的人。因此青少年時期開始,我即非常留意研究如何成功談戀愛,追男朋友,避免衝突吵架,降低離婚機率,如何經營成功的婚姻,仔細記錄其中的注意事項,原則、步驟、流程、時機等,準備好未來如果進入婚姻,可以一舉成功,不用重蹈覆徹。 在我踏入婚姻之後,果不其然,我擁有幸福甜蜜快樂的家庭,我們生活宛如在天堂裡。我和老公非常相愛,相處很好,即使結婚五年了,仍是如同初初相愛。沒想到老天給我最大的考驗不是關係中的衝突,而是死亡……和我最愛的人「死別」,很遺憾的,我老公在2002年因病過世。我的人生卻也因此開啟心靈探索成長的道路。 多年之後,我終於再次遇見真愛伴侶,從一開始的來電,約會三天即決定在一貣,迄今六百多天的日子中。幾乎天天在一貣,其中的碰觸激發出的,除了許多的愛、啟發、激情、支持外,還有過往的創傷、不完美的自我、憤怒、自責等,一波一波如同潮浪地襲向我們。幸運的是由於我們兩人都曾修習過心靈成長課程,也對自己很了解,醒覺程度很高,心靈敞開的速度很快,在時時保持自我覺知之後,容易在負面的情緒及狀況發生時面對,然後放下。學習相互支持也被支持,溝通接納。 由於自己多年從事心靈諮詢工作,找我心靈諮詢的朋友中又多是與愛情、情感有關的議題居多。我因此開始思考:有沒有什麼規則或是運用哪些靈性方式,讓人可以更容易得到真愛,享受真愛?並且整理成系統化的方式以便讓人容易學習。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許心華博士,並且開始接觸巴曲花精,深深著迷於花精的世界,並且開始探索花精療法運用於親密關係的療癒的可能。由於自己先前已經嘗詴整理過親密關係的自我療癒的方法與規則,這些方法多半來自於許多的心理輔導老師以及靈性導師的著作,偏向於自我的醒覺與觀察,這跟花精直接透過吸收進入身體產生轉化,剛好是兩種不同的路徑,一個走心理,一個走生理。但是兩者的治療目標和對生命、疾病的觀點卻是相通的。 在本論文中我將研究、整理親密關係、心靈成長的規則,整理成一個透過30天的自我修練學習,而可以提昇自己能力的練習手冊。而在論文的後面篇幅,則是結合巴曲花精的運用,實際進行一對夫妻個案的諮商,並轉化提升他們親密關係的過程。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建立提升親密關係的自我練習方法,建立系統化的方法,以方便一般社會大眾進行自我提升,以及專業工作者進行助人工作時使用。 研究巴曲花精運用於改善親密關係的方法與效果,並結合其他途徑治療方法進行整合性療法的可能與侷限。 透過實際個案的運用與檢討,發掘結合自我醒覺與巴曲花精的整合性療癒方法的可能。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使用文獻研究法以及個案研究方法,兩者方法結合,以完成研究目的。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指的是「已發表過的、或雖未發表但已被整理、報導過的那些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文獻不僅包括圖書、期刊、學位論文、科學報告、檔案等常見的紙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實物形態在內的各種材料。 文獻研究法的一般過程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分別是:提出課題或假設、研究設計、搜集文獻、整理文獻和進行文獻綜述。 文獻研究法的優點在於分析成本較低,工作效率高;能夠為進一步工作分析提供基礎資料、資訊。雖然可能蒐集、閱讀、分析的資料不夠全面,但是對於時間、資源資源有限的研究者來說,文獻研究是個方便易行的研究方法。 文獻大致可分為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或稱為零級、一級、二級、三級文獻。 零次文獻也稱第一手文獻(primary documents),即曾經歷過特別事件或行為的人撰寫的目擊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實況紀錄,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包括未發表付印的書信、手稿、草稿和各種原始紀錄。 一次文獻也稱原始文獻,一般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 二次文獻又稱檢索性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 三次文獻也稱參考性文獻,是在利用二次文獻檢索的基礎上,對一次文獻進行系統的整理並概括論述的文獻。此類文獻不同於一次文獻的原始性,也不同於二次文獻的客觀報導性,但具有主觀綜合的性質。 在全面搜集有關文獻資料之後,經過歸納整理、分析鑒別,對一定時期內某個學科或專題的研究成果和進展叫進行系統、全面的敘述和評論。綜述分為綜合性的和專題性的兩種形式。綜合性的綜述是針對某個學科或專業的,而專題性的綜述則是針對某個研究問題或研究方法、手段的。 一般情況下,文獻綜述由下列五個步驟環節組成。 第一步,確定綜述的選題。 第二步,收集相關的文獻資料。 第三步,整理文獻。 第四步,撰寫綜述初稿 第五步,修改綜述初稿,並完成文獻綜述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針對單一個體在某種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廣泛系統地收集有關資料,從而進行系統的分析、解釋、推理的研究方法。可以區分為狹義的和廣義的兩種。 狹義的個案研究是指對單一特定的人、事、物所做的描述、分析及報告。 廣義的個案研究則可界定為:採用各種方法,收集與研究問題相關的資料,對單一個體或一個單位團體作深入細緻研究的過程。 個案研究法廣泛的被使用在學校教育教學、心理諮詢、行為矯正等工作上,心理學中許多著名的個案研究是由S.佛洛伊德記述的。他用臨床分析法廣泛地和病人交談,收集到許多資料,從而提出關於夢、防衛機制等理論。具有重要意義。 個案研究法的基本步驟如下: 確定研究對象。研究者應根據個案研究的目的和內容,以及對個案問題行為的界定,選擇典型的人或事為研究對象 收集個案資料。全面地收集個案資料是個案研究有效性的重要保證。但是個案研究收集資料的內容是由研究問題決定的,一般包括當事人從出生到現在的生活史、家庭關係、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的特點,根據研究的需要,也常對當事人作智力、人格等測驗,或向熟悉當事人的親人、教師作調查。 診斷與假設。在廣泛收集個案資料的基礎上,常常還需要對相關問題作進一步的測詴,以診斷問題的癥結所在,推論原因——主因、次因、遠因、近因等,形成初步的假設。診斷最好能有標準化的測驗量表。 個案分析與指導。個案研究收集到的資料往往比較粗糙、瑣碎,難以直接解釋問題,因此需要用邏輯思維的方式對有關資料進行理性的加工。個案研究不僅僅要提出研究的問題,還需要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指導性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