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罐花波療法對於改善現代文明病之臨床研究

摘要 人為什麼會生病?絕大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時代進步科學發達人類以車代步,除了減少運動機會,相對危險性增加;車禍造成的傷害嚴重者喪命,輕者後遺症往往隨著年歲增長免疫力變差而呈現出來。現代人由於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飲食不當、菸酒檳榔、失眠熬夜、退休老化、上班族打電腦久坐缺乏運動,以致氣血循環不良,新陳代謝不佳造成諸多文明病。生病之後最需要的是立即懺悔自己的種種不是,加以改過,而不是進出醫院,以為看了醫生吃一大把藥,就可以放心了。(1) 中醫主張去邪扶正是非常有道理。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現代文明病的主要成因是---新陳代謝不良,血液循環的惡化,造成氣滯血瘀,臨床上常見肩頸僵硬、腰痠背痛、四肢痠麻、頭痛失眠、坐骨神經痛,又以中醫長骨刺(即西醫所謂椎間盤突出症)壓迫到神經嚴重則為中風,行動不便。 西醫處置多以熱敷、牽引、中週波復健治療為主,配合服用肌肉鬆弛劑藥物;嚴重者施打止痛針,內含類固醇對人體多少造成傷害負擔;若嚴重椎間盤突出則建議動手術切除,風險在所難免;中醫則以針灸、刮痧、推拿、熱敷、拔罐配合中藥內服調理多可痊癒。但是對於因為身體病痛而造成的身心障礙情緒失調,西醫多給以鎮定劑舒緩,實為治標不治本。 1.緒論 現代的上班族工作壓力大,熬夜失眠及運動不足,氣血循環不佳,氣滯血瘀容易形成乳酸堆積造成痠痛。醫學已經證實:新陳代謝不佳以及飲食不均衡,加上作息不正常容易造成諸多慢性疾病,如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憂鬱症、失眠、肝功能障礙等文明病。其實現代人的壓力除了來自工作及人際關係之外,大環境的破壞,如臭氧層、輻射、紫外線、電磁波干擾、噪音、廢氣、人工添加物也是壓力的來源,更是疾病的元凶。 根據西醫的理論,頭痛就開普拿疼止痛藥,肌肉痠痛就給予肌肉鬆弛劑,血壓高就給降血壓的藥,屬於急症性治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偏向”果”的治療。 以中醫的角度來看現代疾病的主要成因(2)--血液循環的惡化。亦即要治療現代病只需針對ㄧ個共同的《因》—血液循環。既然血液循環的因果無法在西醫理論中找到答案,我們就從中醫理論中探索。事實上整個傳統中國醫學就是在說明血循環,治循環的病症是中醫的專長。許多西醫無法回答的現象和人體運作的原理,都可以在中醫理論中找到合理的解釋。氣才是解決現代病的重點,中醫對於氣的說法-指的是《共振原理》,乃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其實是一種振動頻率,愛因斯坦也曾說:生命一切皆振動Everything in life is vibration!近代法國科學家德布羅意(de Broglie)提出任何物質都具有波粒兩重性,即宇宙中的任何物質,從生物到非生物每時每刻都在振動。而且,每一個物質都有其內在的固有振動頻率,或稱為共振頻率。Natural Frequency_Reonant Frequency ,有機體(Organism)可以有多個共振頻率,人體各部分皆有其振動頻率,有機體本就是一個微弱而精細的自然電磁波振動系統。大到肝臟、心臟等各器官組織,小到組成機體不同細胞都有其特定的振動頻率。生理和心理的壓力,都會使得相應的細胞與器官組織的諧振頻率發生偏移或振幅改變。 身體每一器官和細胞,都有自己獨特的振動頻率,如身體受傷,特定細胞的頻率受到干擾而沒有即時調理,久而久之,鄰近的細胞,組織與器官甚至身體最終都會受到影響。 一般醫學以(粒子)化學變化來解釋人體的生理狀況,信息醫學以(波)物理能量來詮釋生命現象。(3)李察吉爾醫師(Richard Gerber)在其共振醫學論著中特別提到夸克(Quarts)般大小的花波以晶樣矽膠狀的結構在人體全身中快速移動、放大,並釋放至七輪再返回至肉體,以正面的能量頻率至不平衡的部位進而產生共鳴共振現象,以達到身心靈健康。 身體的細胞由於功能的不同,細胞的種類也不同,基本的分子或原子當然也不同,但原子的基本構造是相同的,每個原子都是由中子質子構成原子核,每個原子核都被不同數目的電子圍繞著,並向外釋放出能量造成種種波動,或成粒子狀或呈波狀,也就是波粒二象性。 這些波動就是所謂的物理波,而宇宙間有六種波---電波、磁波、音波、光波、水波、意念波。一般能用儀器檢測頻率是屬於電磁波,人體的生命以各種不同的頻率向外界發出獨特的生命信息,讓自己這個小宇宙與大宇宙隨時地產生共振共鳴,以維持身心靈的健康。所以中醫的精氣神,印度醫學的七輪,都在詮釋身心靈整合醫學的重要性。而花波療法正是不折不扣的生物物理性治療。每一朵花都有其獨特的信息頻率波動,每個人的身體與內在的情緒變化也都有獨特的頻率波動,因而氣罐療法與花波療法相結合,相信對於處理現代文明病及所衍生的情緒問題,會相輔相成有助於身心靈的療癒。 1.1研究動機: 本人從事氣罐療法多年來,對於客戶的狀況多數可以達到效果,但是客戶可能是因為久病不癒而影響情緒,尤其慢性病急不得,在治療過程中不免情緒反應甚至想放棄,本人看了實在不捨,憶起自己當年受傷時痛不欲生的畫面,在疾病纏身的同時身心備受煎熬,唯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感同身受!突然想起與許心華博士學習的花波療法,剛好可以應用在客戶療癒過程中的情緒障礙,於是著手進行氣罐花波療法的研究,期待為病患治療身體的同時也能舒緩他的人格情緒障礙,提升正能量相輔相成,達到身心靈和諧的最佳健康狀況。 1.2研究目的 一.探討氣罐療法結合花波療法對現代文明病痠痛之改善 二.提供西方醫學除了傳統醫療以外的東方醫學另類療法 2.氣罐療法之原理及臨床應用 2.1.起源與發展(4) 拔罐療法起源於中國,是中醫治療的重要部分。與針灸、刮痧、推拿等療法同宗,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特別療法。拔罐療法是以特製的罐杯為工具,採用燃燒或抽吸等方式,排除罐杯內空氣形成負壓,使之吸附在人體表面穴位或治療部位上,對於局部皮膚形成吸拔,造成該處充血或瘀血,以此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最早記載拔罐療法的古醫著,是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其中已有使用「角法」治療痔疾的論述。晉代醫家葛洪在其醫著《肘後備急方》中,有用獸角拔膿血來治療瘡瘍膿腫的記載。 在唐代拔罐療法已普及應用到治療外科膿腫用排除膿血和毒液;宋代古醫著《蘇沈良方》中記載了用『火罐』治療久咳的方法,足見宋代的拔罐療法已擴展到治療內科疾病。清代醫家趙學敏在醫著《本草綱目拾遺》中有拔罐療法治療多種內科疾病詳細記載:「以小紙燒見焰,投入罐中,即將罐合於患處。或頭痛,則合於太陽、腦戶或巔頂;腹痛,則合於臍上。罐得火氣,合入肉即牢不可脫………肉上起紅暈,罐中有水氣出,風寒盡出,不必服藥。 清代醫家吳謙在《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中記載了拔罐配合中藥針刺治療癰疽印證的方法。 拔罐療法的罐具由古代的角罐、竹罐、陶罐、瓷罐發展到近代的玻璃罐、金屬罐、塑膠罐、橡膠罐等在排氣方法上從吸允排氣法、燃火排氣法發展到抽吸排氣法、電動排氣法,現代科技發達,拔罐療法更是進步到微電腦全自動吸放,時間長短、力道大小、吸多放少、長吸短放,皆可依個人身體狀況自行調整,謂之【氣罐療法】,易學易懂、容易操作、適用範圍廣泛、除了是專業醫師的得力助手,更深受一般民眾的喜愛。 2.2.氣罐療法之原理 氣罐主要是應用物理學的原理,讓機器透過吸取罐杯內空氣後造成罐內負壓吸附體表,此時血管擴張,再由機器釋放氣體至罐杯內,讓血管收縮。同時由於吸力的機械刺激,牽拉了皮膚、肌肉、神經、血管及皮下腺體,可引起一系列的內分泌反應,調節了血管的舒縮功能和管壁的通透性,經由一吸一放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循環若通暢,新陳代謝良好,氧氣及營養才能經由血液正常供應到細胞,提升免疫力。 經由氣罐療法,局部範圍會出現紅腫瘀現象,若是呈現紅色表示該處有瘀血如附圖(一),顏色越深表示該處淤塞程度越嚴重,若有呈現腫起表示該處氣滯不通如附圖(二),若起水泡如附圖(三)則表示該處有濕毒,特別是針對曾經受過傷的地方,因為受傷時造成局部微血管破裂形成瘀血現象,一般人大都忽略以為自己會好,等到有一天年紀大了抵抗力較弱時,該處瘀血越來越嚴重,造成氣滯現象,如果變天了該處便覺得痠痛,若壓迫到神經甚至會有麻的感覺。經由氣罐療法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舒緩該患處之不適。不過氣罐療法也有一些禁忌須注意,歸納為以下幾點: (1)嬰兒和年紀太大的老人 (2)孕婦及月經中的婦女 (3)皮膚病及嚴重過敏者 (4)骨折、潰瘍、癌症末期患者 (5)中度或嚴重之心臟病、意識昏迷、精神病等患者 (6)極度衰弱、重症糖尿病、出血性疾病、血友病等患者 (7)惡性腫瘤、急性傳染病等患者 附圖(一) 血液循環不好的部位才會紅 附圖(二)有氣滯的部位會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