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自然醫學概論之一此療非彼療

摘要: 夫天下事,悟道方能明理,明理而後知善法,行善法才能慎始善終。 再有,思路決定出路。同理,思路決定活路。現今世界,醫療與世人健康問題,沒因科學、醫學進步而更健康……其因何在?後學不揣淺陋,特將何以至此的關鍵原因,以「此療非彼療」乙文再次陳述。謹供立法者、學界、醫界及社會大眾卓參。以期能出從羅輯上和理論上找到思路而衆生安康。因後學學識淺薄,掛漏萬之處,尚新各方賢達不吝指正是幸。 前蘇聯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伊索拉爾.萊克曼博士Dr.Israel Brekhman ,針對時下醫界普遍性存在的醫源病(Medical sources disease)、藥源病(drug source)難以善後的窘況,在上一世紀七十年代就提出,「適應原」(Adaptogen)的觀念。得到世界醫學會的認同。 適應原,其條件有三: 無毒、無副作用。(nontoxic) 廣效性,其作用不限於特定的臟器、器官。(nonspecific) 具使身體各機能正常化作用。(normalization) 【能調整激發全身,使全身正常化而達到體內動態平衡 (Homeostasis)或自癒力Self-curative power or Self-healing ability】。 自然醫學之醫,是以合乎「適應原」要件的自然的理、法、方、藥、食來化除疾病之因、斷除療病之源、化解疾病之機。與對抗醫學(Allopathy)「對症治療」的理、法、方、藥,在本質和手段上,都大異其趣。故凡立法者、醫者或民眾,不可不察,不可不慎。 由於幾乎全世界各國的醫療衛生法規,大多數都以對抗療法(Allopathy)的理論為依據,從醫藥診斷、治療、療效等的定義,難免窄化而專斷,與世人對醫療的需求及健康促進(Health for all)往往是不相吻合;與自然醫學的醫療內涵與定義,亦是大異其趣。本文謹以「順」、「逆」的學術觀點,擬將中華自然醫學與對抗醫學的差異與不同,解釋清楚,期使橋歸橋、路歸路,彼此可互補與尊重。 關鍵詞:順治  逆治  病因  萬病一毒  病機  .適應原(Adaptogen) 引言: 一九七九年,世界衛生組織宣稱二十一世紀,人類必將發展四個醫學。而於2001年,在北京舉辦的《二○○一年海峽兩岸中醫藥學術大會》上,由台灣 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 創會會長 陳紬藝中醫師發表了《世界四大醫學療法分析表解》(如圖表),高瞻遠矚地把『中醫』與『自然醫學』結合在一起,並言簡意賅地列表,將中醫、西方自然療法、順勢、同類療法,歸類為〝順治〞,把對抗療法(西醫)歸類為〝逆治 〞。後學認為,全世界所有的醫學、療法、應該萬流歸宗,即順乎自然。 一、認識中華自然療法醫學 陳總會長有感當今醫理難明,醫道日衰,擬訂「依據國父遺教、提倡醫道革命;復興中華文化,促進世界大同」二十四字,懸為終身奮鬥之目標。於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創辦了「大同中醫」雙月刊 (於一九八四年三月更名為「自然療法」「註一」);於一九九二年更把西方的同類療法、自然療法及中醫藥學三種醫學結合起來,成立了廣義的「中華自然療法醫學」。其學術思想唯「順治」是尚;其旨在宣揚中國的和世界各國的自然療法醫學,建立人人醫學以及預防醫學。   後學認為,其之所以可以稱為「中華自然醫學」,是因為能順乎自然,應乎天地;依乎中道,適乎人情;合乎規律,通乎易理;感乎萬物,安乎時空。所以,凡能依此宗旨維持天、地、人、動態平衡、和諧的理法、方、藥、食者,皆可稱為「自然療法」,也可稱為「中醫」--依中道、順應自然的醫學。如此「中醫」二字的解讀不再只侷限於以中原地區發展出來的區域性醫學?它的意義及內涵可廣及世界各地?更有促進世界大同的可行性。「註二」 二、「順」、「逆」各異 今要談「順治」與「逆治」,應該先弄清楚為何治?如何治?治後如何?這三方面來都必須通盤考量,才具治療之意義與價值。 中醫有「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末病」之區別和考究。主流醫學也有「預防勝於治療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概念。但是在實務上,二者卻有著很大之不同。 有道是「人吃五穀雜糧,焉能不生病」。的確,現實環境中,任何人的一生中幾乎無有不生病而能終老者。所以,一般而言,只要談到病,相信現代人頭腦裏很快就會浮現出:感冒、發燒、咳嗽、口腔炎、扁桃腺炎、過敏性鼻炎、中耳炎、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痛風、腦中風、B型肝炎、A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尿毒,甚至癌症等等。從這些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主流醫學的病名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它們有共同特點,就是依其病理現象、細菌、病毒形態的區分、及其器官的生理位置而命名。簡言之,統統是結果。 有了明確的病名,相信一般人都會想到「對症下藥」,如感冒者,投以阿斯匹林(Aspirin);高血壓者,馬上使用降壓劑(Hypotensive Agents),狹心症或心肌梗塞者,隨時準備一粒硝基甘油錠(Glyceryl Trinitrate),癌症更以手術(Operate)化療(Chemotherapy)放療(Actinotherapy)侍侯,這種〝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症狀治療,雖然立竿見影,或許,有「急症治其標」的必要性。但是,這種視病如敵「下工治已或末病」,除之而後快的「治標不治本」的非自然的理、法、方、藥,就是以「逆」治其果,不但是「病已成而後藥之,譬如渴而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黃帝內經》,更留下了藥源病或醫源病而難以善後,往往令醫學界頭痛不已,使社會大眾深感無奈與遺憾。否則,為何美國狄恩、博威爾醫師會說:「我們將傳授於 你的知識中,有一半是錯誤的。不幸的是,我們並不知道是哪一半。」「註三」 所以,能「上工治未病」,不單是「對症(果)下藥」,而是斷除病源,清除病因,化解病機,進而助與生俱來的「自然療能」(Medicatrex)「註四」一臂之力,不就可以「順」治本而不治標,或標本皆治嗎? 若要「上工治未病」,應該先重新對「病」、「診斷」、「藥」、「治療」有個另外角度的整體思考。後學不才,斗膽冒天下之大不諱,遵循「中華自然療法醫學」的主旨,提出個人心得與淺見,謹供同道及社會大眾參考,誠祈各同道先進不吝指教是幸。 [...]

中華自然醫學概論之一此療非彼療2022-01-12T15:35:53+08:00

節醫減藥與大健康

依據全球前五諮詢機構德勤諮詢發佈的《2020年健康醫療預測報告》中指出,中國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總人數共計約3.5億人,若不考慮一個人同時患兩種或三種〝三高〞症狀,其〝三高〞總人數已達中國總人口的25%,已經成為世界第一〝三高〞國。 處理天下事,不外乎三個步驟:1.問題是什麼? 2. 為什麼? 3.怎麼辦?。本文依其三步驟提出「三分治,七分養」的主張,並以實踐「三六八健康促進系統工程」來達到「節醫減藥」讓慢性病有逆轉的可能而讓病者不必終身服藥而恢復到未病狀態。否則以目前中國的〝三高〞患者的總人數已達數億人之譜,若不能使之康復逆轉,仍然終身服西藥控制,就難以完成大健康的中國夢。 前言: 當今社會,雖然醫院越蓋越多,越蓋越大,病卻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治。人們一但罹患慢性疾病(如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往往必須終身服藥。、而常年服用西藥者,都無可避免引發不同程度的醫源病、藥源病。面對如此的興一利又產生一弊的窘境和無奈,如何有效無傷的,系統性的化解這難題,就是醫改的重要當務之急,也是落實大健康旳重要前提。而醫改若能以「三分治 七分養」的方式達到全民節醫減藥的目標,全民大健康則更有實現的可能。 關鍵字:醫改  節醫減藥   三分治七分養   體內環保點亮自愈   內源性疾病  防治與逆轉   對抗療法(allopathy) 醫源病(iatrogenesis)藥源病(Drug source disease)自然療法(Naturopathy) 首務無傷(First do no harm) 適應原 (Adaptogen) 一、目前「醫改」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1.原因    1.1. 醫學的定義與內涵,因不同的生活環境與文化體系而各異;但是,養生 防病應該是世人共同需求與人權。而人們的生活起居、飲食之得宜等, 以及保健產業、生物科技產業,有機農耕等,正是自然醫學發展及大健康的實踐不可或缺的「食、藥、方」提供者。可是,幾乎各國政府的相關法規,都明文規定食品或主流西醫不認可的療法均不可標榜療效。現行法規顯然對‵療效〞的定義是狹義而欠周到的【注1】。    1.2各國的醫療衛生法規多以對抗療法(Allopathy)的還原論【注2】為依據;       而自然醫學界尚未能有系統性地發展到獲得各國的醫療衛生主管部門的認可。    1.3.社會大眾普遍對琳琅滿目的保健品及各類自然療法(Naturopathy)欠缺分辨的智慧與專業而無所適從。    1.4.各類自然療法尚欠自律、自強及系統化。    1.5.其他  2  為什麼? 2.1.大多數人未瞭解自然醫學和自然療法有何區別?而且,自然療法(Naturopathy, curing & healing)  種類繁多,不易整合;其實,醫學為「體」,療法是「用」。 2.2.自然醫學雖已在歐美很多地區有其合法地位,在東方世界大多尚〝妾身     未明〞。 2.3. 社會大眾大多數不太瞭解〝最好的醫生〞其實是自己;欠缺選擇醫療的     [...]

節醫減藥與大健康2022-01-12T15:35:53+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