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自然醫學沿革
說明
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各地區的天災地變、能源危機、糧食短缺、各種急、慢性病叢生等等。流感問題更一度讓各國政府、醫界、及世人們風聲鶴唳,如臨大敵;人們深深感受到環境瀕臨崩潰(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的壓力及危機,及必須面對生態因人為等因素,由漸變到突變的困境。
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副院長、美國伊利諾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自然康復中心陳厚琦博士/教授早在《自然醫學的歷史使命~二十一世紀醫學新思維》(2010.10)論文中就指出:
「當前,慢性疾病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的死亡和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日益加劇。慢性疾病已經成為全世界成人的最主要死因。愈演愈烈的多種慢性疾病,正演變成為人類社會的健康危機。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即將給全人類社會帶來的危害,遠遠超過人們現在的估計。
還在1996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總結報告中明確指出:“目前醫療的發展是在全世界製造供不起和不公正的醫學”,“現在許多國家已經到了可供性的邊緣”。美國第17任首席醫師 理查德德得 Richard H. Carmona (M.D., M.P.H., FACS) 於2007年指出:「美國的疾病醫學已經破產。我們必須用健康醫學(自然醫學)來預防慢性疾病、改善健康。」
因此,遵循1946年7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所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憲章》,對健康所下的定義:「健康不僅是軀體上沒有疾病,而且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因此,如何遵循此定義,先跳出對抗醫學(Allopathy)治標沒治本思維與規範,以中國醫學的基礎上,融合世界各國的自然療法醫學及生物科技知識,結合東、西方自然醫學,通過研究與教育,促進全人類的「生命、生活、生態、生計、生產」的健全發展(Health for All)
主旨
健康不分種族、不別國界、不比貧富尊卑;健康是全人類價值的最大公約數,也是基本的人權和個人責任。以中華文化為基礎,融合世界各地區的自然療法醫學,化繁為簡,並將之系統化,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吻合的生活實踐。經累積多年的研究、實踐,我們認為「體內環保是解決內源性疾病的關鍵」。使之放諸世界皆准,造福全人類。
促進中華自然醫學在亞洲區的發展,著重內源性疾病(非傳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disease)的預防、調理及逆轉,切實做到「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
目的
以研究與教育,推廣中華自然醫學,協助學界、醫界及一般的民眾瞭解中華自然醫學真正簡、便、亷、效、驗的價值。依據中華自然醫學宗旨,普及健康促進 (Health Promotion) 教育。最終,集社會各善因善緣、善能量,設立一所中華自然醫學大學(目前先互聯網平臺建立中華自然醫學科普基礎教育自然醫學文摘 體內環保健康促進學會 www.wcnmf.org等)。
注:三六八健康促進系統工程:
三流迴圈(生命三元合一):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
六通(歩驟):
1、觀念通 2、二便通 3、經絡通
4、膽管通 5、氣血通 6、汗腺通
八換(方法):
1.換觀念 2. 換心情 3. 換習慣 4.換飲食
5.換好水 6. 換環境 7. 換運動 8.換產品